近年来,姜堰区积极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切实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,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、全国“两山”实践创新基地、全国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。
坚持党政同责,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。
该区建强机制保障,成立区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,建立“主要领导挂帅、四套班子参与、镇街属地负责、部门齐抓共管”的管理体系;严格落实“党政同责”和“一岗双责”,明确13个镇街(园区)和45个区级部门(单位)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;设立绿色发展考核评价机制,推动相关部门更好履职,各镇街(园区)错位竞争、特色发展。
坚持源头预防,不断提升环境保护承载力。
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。该区坚持把产业经济的“含绿量”作为核心指标,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,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取消化工园区定位,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耗煤实现清零,GDP连跨700、800两个百亿台阶。
在优化生态空间方面。该区高标准完成“三区三线”划定工作,全区生态保护红线调整优化为3处、7.58平方公里,新增成片造林592.05亩,打造省级绿美村庄18个,林木覆盖率提升0.37%,完成“十路十点”绿化提升改造18万平方米,修复湿地面积380.13亩。
在加强生态修复方面。该区因地制宜扩大湿地修复面积,借助植被恢复、地形整理、河湖水系连通等项目,近年来累计实施河道整治、水生态修复342条、总长度227.6公里,实施河道护岸244.3公里,配套绿化144.6万平方米,完成湿地修复近550亩。
在弘扬低碳风尚方面。该区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进学校、进家庭、进社区、进工厂、进机关,引导市民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;坚持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,先后建成国家、省、市三级绿色学校57所、环境教育基地7个,营造全社会人人参与、人人关心支持生态保护的良好舆论氛围。
坚持系统施策,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。
坚持铁腕治气。该区制定《姜堰区大气污染防治责任清单》,狠抓PM2.5和臭氧协同治理,统筹推进氮氧化物、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,深入开展清洁城市、餐饮油烟、工地扬尘等专项治理,近三年完成大气污染治理项目272个,将240家重点企业列入重污染天气管控清单。
坚持综合治水。该区深入落实河湖长制,2021年、2022年,高质高效建成幸福河湖172条;2023年,全区202条幸福河湖建设进度达90%;全面启动编制《姜堰区全域治水三年行动计划》,加强水环境整治,开展水生态修复,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,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Ш比例连续三年保持100%,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。
坚持科学治土。该区建立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销号管理机制,因地制宜做好污染土壤治理工作;强化危废处置全流程、全周期监管,截至2022年底,全区274家危废企业全部纳入危废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;持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常态化监管和药肥“双减”工程,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改善。
坚持问题导向,切实提升环境监管和服务水平。
依法依规监管。该区持续推进工业集聚区涉气企业整治、储罐专项、铝灰大排查、涉氟企业水专项、“两治一提升”等专项执法行动,始终保持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,切实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。
有力有效服务。该区创新建立“执法能手帮扶队进园区”管理模式,对园区企业环境问题进行全覆盖排查、全方位服务。今年以来,该区以现代科技产业园为试点,执法能手帮扶队先后跑遍园区90多家企业开展帮扶,先后帮助企业解决环保实际问题150多个;面对面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环保政策、技术、管理等问题,累计接待企业150余家,帮助解决各类环境问题和困难180余项。
下一步,姜堰区将锚定“康养名城”发展定位,统筹产业结构调整、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,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。
好评 |
|
0% | 0 |
中评 |
|
0% | 0 |
差评 |
|
0% | 0 |
大众康养网 | 四川康养网 | 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| 中国健康康养网 | 华夏康养网-健康生活 绿色康养 | 东方康养网 - 中国康复养老产业资讯权威网站 |